2024-08-01 03:38:56 | 立志愿
1、在辽宁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物理类分数线是150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02737;
2、在内蒙古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理科分数线是160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1949;
3、在青海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理科分数线是237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8163;
4、在山西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理科分数线是238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3266;立志愿
5、在吉林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理科分数线是251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4604;
6、在山西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文科分数线是251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9988;
7、在河北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历史类分数线是307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72067;
8、在江苏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历史类分数线是313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2048;
9、在江苏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物理类分数线是326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64308;
10、在河北2021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物理类分数线是356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93522;
序号 | 专业名称 | 年份 | 省份 | 科目 | 选科 | 最低录取分数 | 最低位次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辽宁 | 物理类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 专科批 | 150 | 102737 |
2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内蒙古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160 | 71949 |
3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青海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37 | 28163 |
4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山西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38 | 93266 |
5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吉林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51 | 64604 |
6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山西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251 | 79988 |
7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河北 | 历史类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 专科批 | 307 | 172067 |
8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江苏 | 历史类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 专科批 | 313 | 92048 |
9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江苏 | 物理类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 专科批 | 326 | 164308 |
10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1 | 河北 | 物理类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 专科批 | 356 | 193522 |
11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0 | 山西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265 | 89703 |
12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0 | 吉林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302 | 68930 |
13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20 | 江苏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314 | 149394 |
14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江苏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238 | 56360 |
15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山西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42 | 173192 |
16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内蒙古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53 | 71921 |
17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河南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91 | 370803 |
18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青海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93 | 21497 |
19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江苏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96 | 154293 |
20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山西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308 | 84985 |
21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内蒙古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324 | 33919 |
22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吉林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344 | 62140 |
23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9 | 河北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392 | 96381 |
24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黑龙江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183 | 104569 |
25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青海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38 | 23022 |
26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甘肃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55 | 132155 |
27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江苏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257 | 58994 |
28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宁夏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68 | 20424 |
29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江苏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69 | 154010 |
30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山西 | 文科 | - | 专科批 | 278 | - |
31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山西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286 | - |
32 |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| 2018 | 河南 | 理科 | - | 专科批 | 301 | 343077 |
立志愿(https://www.jlzhiyuan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的相关内容。
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,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、国家优质高职院校、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、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、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。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——徐州。学校前身是1979年经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批准创建的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。1983年划归原煤炭工业部管理,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。1998年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,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。2011年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。
学校地处徐州市泉山风景区,占地面积1200亩,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,成人教育在籍学生12000余人。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,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89人,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6人,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8%;现有国家级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,国家级、省级教学名师5人,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。学校是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“国家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培训基地”“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”“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”。
学校重视“岗课赛证创”一体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,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,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2个,省智慧建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、省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、市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等。建成中国住建协会BIM培训中心、淮海经济区BIM中心及大数据创新基地,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,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、江苏省建筑产业化实训人才培训基地。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,现有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、省市级科研平台54个,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,博士后工作站1个,是“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”。学校积极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,与40多所国(境)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,累计培养700余名留学生,设有5个境外分校,是全国首批高职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试点院校、江苏省优才计划项目学校、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学校。
学校秉承“厚生尚能”校训,弘扬“求实创新”校风,坚持以“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,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”为宗旨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学生发展潜力大。近年来,学生在国家级、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10余项。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,先后与45家知名大型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和企业订单班60余个,建有600余家就业实习基地。学校建立了42个国内校友分会和2个海外校友会,积极为毕业生持续发展搭建平台。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,我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、薪酬、就业竞争力指数,以及对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等各项数据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,获评“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、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,是教育部评定的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。
学校环境优美,设施齐全,文化活动丰富多彩,是“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”“江苏省文明单位”“江苏省和谐校园”“江苏省平安校园”“江苏省花园式学校”“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”“徐州市首批绿色大学”。学校构建形成了以军校文化、煤炭文化、建筑文化为内核,以企业文化和校友文化为补充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学校将强化“党建引领、创新驱动、质量兴校、特色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坚定“立足江苏、服务长三角、辐射全国、走向世界”的服务面向,实施“聚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聚力推动内涵建设提升、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聚力推动开放合作办学、聚力提升内部治理水平、聚力增进师生员工福祉”等“六大聚力工程”,不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,力争建成全国一流智能建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院校。
2024-12-17 17:35:11
2024-12-17 08:56:41
2024-07-05 11:52:02
2024-06-29 16:21:56
2024-12-20 15:55:06
2024-07-21 21:14:55